“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先生的这句话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是谁?他们是学生资助工作者!11月初,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资助助理委员会对各二级学院资助对接老师、辅导员进行了“三金”工作的采访。本次采访以“三金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对学生资助工作者进行系列报道。
信息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吴皓
问题一:作为资助工作对接老师,信息与工程学院“三金”工作开展的概况或流程是怎样的?在工作的进程中又遇到过哪些困难?
概况和流程都是按照学校文件要求,这一点各学院只要是遵照文件执行,均无差别。
资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以下几点:1、资助名额较少,而想要争取资助的学生较多。2、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认定,学校、学院、评议小组仅通过几份贫困证明材料以及在校学生的日常接触等情况来判定,由于材料有限,依然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我认为甲乙两个学生之间谁更贫困,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存在,然而学校方面并没有职能和权限去核实所有信息,但是学校又要为这一评定结果负责,这存在矛盾。3、助学金是一项救助政策,然而在各班级、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的风气。班级之间争夺名额,学生之间互相猜忌,究其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学生对评定政策还不够了解,老师对其他同学的家庭情况不了解,加上家庭贫困的情况往往涉及隐私,所以存在矛盾。4、“三金”工作量太大、时间紧、任务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每年省专家的评定标准又不统一,这给学院层面的审核造成很大困扰。也许去年要求的某一标准,在今年是错误的,这又是一个矛盾。
问题二:您对“三金”工作持什么样的看法?
我认为首先要分清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性质问题,奖学金是奖励,是一种择优激励的机制;助学金是一种救助,是一种普世救助的机制。如果秉承这一原则去评定“三金”,那么我们的很多工作就不会盲目。我们的“三金”工作,不仅仅是资助对接老师的工作,也是全校辅导员的工作,很多辅导员和学生都需要明白这一点。我认为“三金”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受到资助的同学来讲,这是雪中送炭。希望受到资助的同学要心怀感恩,心怀责任,不要辜负社会对他们的期望。
问题三:今年信息与工程学院创新举办了国家奖学金评定答辩会,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一个新颖的方式开展国奖的评定呢?有什么样的意义?
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把评选的过程展现在阳光下,接受更多老师、同学的监督。也给每一位国奖候选人一个公平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希望国奖获得者不仅仅得到一份荣誉,还希望他能够肩负起榜样的责任。
问题四:今年是全省资助政策发展十周年,信息与工程学院对于本学年在开展资助育人活动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安排或打算?
我们将开展一些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活动,一方面借此宣传资助政策,便于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把资助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教育受资助者本人要继续努力不忘记感恩社会,也要借资助对象来教育他人,树立榜样和典范。
问题五:最后有什么话想对受资助的同学们说?
资助是一份帮助,是社会对你的期待,更是你们肩负的责任。每一位接受资助的同学都应该端正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千万别把这份资助当做理所当然,它是一份寄托,更是一种鞭策。
信息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李昂
问题一:您认为“三金”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影响?
我认为的话“三金”评定工作公开展示了得到奖助学金的同学的优异成绩和曾经获得的许多殊荣,对未得到奖助学金的同学起到了引领作用,能够激励这些同学向获奖助学金的同学学习,让他们能够明确学习的方向,对更好地制定未来的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问题二:你所辅导班级的同学在“三金”评定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我们班上同学在评定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对评审材料的整理,因为“三金”评审要求非常严格,其中需要填写的申请理由和推荐理由都要求不能出现任何的错误,而且必须逻辑清晰、条理明确,花费了很多时间填写和修改。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多花心思,仔细认真的完成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