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业19人获得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9-03-07 点击数: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记者段丹峰)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详细列举了有效候选人的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别是院士提名和中国科协提名。
据了解,有效候选人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来自企业和军队等。为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中国工程院2014年对章程进行了修订,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本次增选是章程修订后的首次增选。
中国经济网将关于食品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进行了整理,以便进行查阅。
1、卞科,现年54岁,任职河南工业大学,由中国科协提名“食品工程”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卞科,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郑州市十大优秀青年暨新长征突击手。
1981年参加工作,1981年3月~1985年8月在西北大学任教,1988年1月始在郑州粮食学院任教,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作普通访问学者,1997年9月~1998年9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学校储藏系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粮油食品学院院长、郑州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2004年7月任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项,“九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3项(子项),“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3项。“粮食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玉米品种及纯度鉴定方法的研究”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届河南省发明展览会优秀奖、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蛋白质电泳特性的研究”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MODIFIED SOY PROTEIN ADHESIVES”获美国发明专利。
2、胡小松,现年54岁,任职中国农业大学,由中国科协提名“食品工程”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胡小松,男,1961年2月2日生于南京,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2月21日被任命为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
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食品协会和食品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务院扶贫办世行项目专家;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农业与食品顾问;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技术顾问;北京市顺义区政府顾问;北京顺鑫农业集团公司战略顾问;新加坡APC投资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食品学报》和《食品工业科技》编委;杭州商业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保鲜技术、果蔬深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主持或参加的主要课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国家863项目“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浓缩果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特色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新型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苹果虎皮病和鸭梨黑皮病致病机理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乙烯受体蛋白反馈调控机理研究”、“AOX酶在乙烯合成代谢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三峡建设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冲菜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云南省农业厅科技攻关项目“外销青梅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等技术研究课题以及多项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同时还承担着“主要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战略”、“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十五攻关软课题。
此外,胡小松还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攻关与研究课题近20项,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1项获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7项获部级科技进步3等奖,1项获部级科技进步4等奖,1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2等奖和1项获全国优秀图书奖暨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3、金征宇,现年55岁,任职江南大学,由中国科协提名“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金征宇,男,1960年5月出生,江苏扬州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6年~1997年赴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10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等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6月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4、任发政,现年52岁,任职中国农业大学,院士提名为“食品科学”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任发政,1962年8月出生,汉族,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9—1987.7 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1987.7—2014.12 中国农业大学工作 教育部功能乳品实验室副主任;2012.1—至今任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副主任;2014.12—至今任教育部功能乳品重点实验室主任。
任发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功能乳品(功能蛋白多肽分离与合成、益生菌分离与功能评价);干酪加工理论与技术;牦牛乳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
此外,他的“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微生物凝乳酶与乳酸菌发酵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5、单杨,现年52岁,任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士提名为“食品工程”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单杨,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员职称,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在读博士。从事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20余年,曾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研修农产品加工。
单杨自2000年开始任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深加工。
曾参加欧共体援助的“发展湖南水果加工示范”项目,主持《柑桔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研究》等1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重点开发项目;取得科技成果5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三等奖3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申请发明专利6项;制定企业标准8项;编写专著5部,近100万字,其中《柑桔加工概论》是我国柑桔加工领域第一部专著;发表科学论文近30篇;成果应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16余亿元,出口创汇约5000万美元,利税5.45亿元,为农民增收近6亿元。
6、王兴国,现年52岁,任职江南大学,由中国科协提名“食品工程”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王兴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员常务副院长,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欧佰特科技发展董事长。目前担任中国粮油学会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江苏省油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和《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脂质科学与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国家“九五”、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17项,负责和参与完成的5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和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篇,出版教材、专著5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
其中科研项目中与功能因子相关的纵向课题包括:(1)2000-2001年,主持“大豆综合深加工高新技术”项目,2001年通过轻工联合总会鉴定,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2)2002年,承担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食品功能因子作用机理、分类及标准研究”之子课题“活性肽与蛋白质检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2004年通过科技部验收;(3)2002年,主持国家863 项目“农畜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效提取技术与产品开发(2001AA248011)”之子课题“植物甾醇提取与纯化”;(4)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凹凸棒土油脂脱色机理及对油脂品质的影响”;(5)2003年,主持江苏省攻关项目“大豆综合深加工技术”,2004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6)2003年,主持无锡市攻关项目“双低营养保健油的研制”,2004年通过无锡市科技局验收;(7)2004年,主持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膜法油脂精炼新技术”;(8)2005年,主持江苏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高品质大豆磷脂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9)2006年主持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负载凹凸棒土共溶剂法合成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10)2007年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食品物性修饰与油脂加工新技术开发研究”,第二主持人;(11)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第三主持人;(12)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功能性食品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第二主持人。
7、吴清平,现年52岁,任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院士提名为“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吴清平,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兼任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学核心期刊《微生物学通报》编委。2001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主要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现被聘为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和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级鉴定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其中7项已获专利授权;取得国家、省级和厅局级科技奖5项;在全国性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1篇;创办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科研成果,取得销售额12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社会效益18亿元;主持“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新增产值11.8亿元,新增利税2.06亿元,出口创汇873.9万美元,带动1.7万户山区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获得社会效益23.5亿元,2007年“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建矿泉水及饮用纯水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工艺分析方法和难点解决关键技术,为中国瓶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2005年荣获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行业突出贡献者称号,2007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包括,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主持和承担分析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2项。
8、岳国君,现年52岁,任职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院士提名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岳国君,男,吉林农安靠山人,1963年4月3日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粮控股董事副总经理、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其它社会职务包括:国家燃料乙醇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科顾委委员,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兼职教授。
曾在黑龙江安达龙新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等单位工作,历任黑龙江安达龙新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2008年1月,当选11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化工类);当选2000-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9、赵谋明,现年50岁,任职华南理工大学,院士提名为“食品科学”类院士有效候选人。
(资料图)
赵谋明,男,1964年9月生,博士学位,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的学科与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有蛋白质化学与工程。
主要承担的课题及项目有,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攻关项目“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广东省“十五”重大攻关项目“大宗海洋鱼贝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及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州市重点攻关项目3项以及各类横向项目20多项。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8篇,其中6篇被EI收录;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还正组织编写科技书籍《调味品手册》等。
主要业绩: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蛋白质化学与工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负责主讲《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技术》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主编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和参编教材《食品生物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相结合。目前已培养毕业硕士12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6人。
曾多次参加重大学术研讨会,其中,2000年11月参加在杭州召开的“21世纪食品和生物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会议上共发表了“凝胶态食品的质构特性及其仪器分析”等3篇文章;2001年9月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国际大豆加工技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改性大豆蛋白及其在食品工业应用研究”的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和好评。此外,还特别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目前,其研究成果“螺旋藻深加工技术”、“一种含DHA、EPA的营养调和油”、“大豆蛋白的生物改性技术”、“多糖-蛋白质体系的稳定化技术”、“蛋白质乳浊体系的功能特性及其稳定化技术”以及“大宗海洋低值鱼、虾、贝类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等都已经实现产业化,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个人被评为教育部骨干教师、华南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此外,还获得1项广东省乡镇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2项广东省轻纺厅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上一篇: 非洲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