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我们使用网络支付、网上购物、网络预约、网约车等,网络的安全也变得至关重要。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这次带大家了解网络安全,谨防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网络支付安全
图片来源:搜狐
1、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者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或短信、及时通讯信息等,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账号ID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假冒受害人进行欺诈性金融交易,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受害者经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或个人信息被窃取并用于犯罪的目的。
案例一
钓鱼链接,案例介绍:
大学生小刘收到某银行官方号码“95×××”发来的短信,提示她银行卡积分将于近期到期,建议尽快登录某网站兑换礼品,并附上了网站链接。
刘同学完全没有质疑该网址的可靠性,直接通过手机登录,并按照要求输入了个人信息、账号及密码。不久,她就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她的银行卡被取现4000元。
图片来源:百度
2、木马病毒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网页、邮件等渠道诱发用户下载安装,如果用户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用户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
案例二
扫描二维送奖品,案例介绍: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心理弱的特点,诱导学生扫二维码,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登录预设网站自动下载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网银密码等被盗窃。学生小王在某个音乐会的场外因为贪图送的小礼品扫描了陌生的二维码,结果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被五次盗刷,总共被盗走1500元,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暴力和网络诈骗也在这片“热土”中滋生。网络上充斥的谩骂,键盘侠的诋毁,谣言也无下限地被网络传播,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进行诈骗,这些网络不良信息都在破坏我们的网络环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力。
案例三
安徽芜湖一高中女生参加高考后应聘网络主播,被骗子骗走手机和5万元现金。这名冒充网络公司负责人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受害人王某今年参加高考后,想找一份网络主播的兼职。6月13日,王某通过某招聘网站上传了简历。6月29日,一自称是某网络公司负责人的男子联系王某,约好第二天见面。
次日,王某来到当地某五星级酒店接受“面试”。该男子表示王某条件不错,可以上班,但需在支付宝内存5万元以观察其信用度。王某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当场找亲戚朋友凑了钱存入支付宝。
随后男子称王某还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直播软件,以此为借口,男子将手机拿走后一去不回,并且很快将支付宝里的5万元转入他人银行卡后取现。
网络安全预防
图片来源:网络
3.不要轻易打开陌生的电子邮件附件,如果要打开的话,请以纯文本方式阅读信件,现在的邮件病毒也是很猖狂,所以请大家也要格外的注意,更加不要随便回复陌生人的邮件。
总结:病毒和木马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大学生也要不断学习新的防护知识,才能抵御病毒和木马的入侵。与其在感染病毒或木马后再进行查杀,不如提前做好防御工作,修筑好牢固的城墙进行抵御,毕竟亡羊补牢不是我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