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16级环境设计1班和2班的同学在焦文斯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装置艺术课程教学考察及创作实践,我们来到了位于成都彭州军乐镇的陶瓷产区实践基地进行三天的陶艺课程体验和学习。
导语
陶瓷:英语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壹
01
参观学习
毛主席说过青年同志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朝气。我们的行程是从早上九点钟准时出发,两个班的同学一同乘坐大巴车前往目的地。龙泉驿到彭州军乐镇有6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的同学并没有因为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感到疲惫,相反,初到实践基地的新鲜感使得大家感到精神抖擞,按耐不住想要立刻上手创作的激情。
初到基地,我们和焦文斯老师一起在厂长的带领及描述下,参观了当地的鸿鑫陶瓷厂,系统地了解了工厂流水线制作陶艺的整个过程。
下午在实训基地由成都师范学院的李东教授为我们示范了如何用泥条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陶艺作品,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也学的很快,接下来就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搓泥条造出的各种形状啦!
贰
02
上釉和雕刻图案
相比第一天的踟蹰不前,同学们在第二天明显要得心应手一些,第一天学习搓泥条,第二天学习什么呢?
那就是开始上釉啦,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
同学们拿出十八般武艺,在毛胚上勾画着自己的脑洞。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园中菜花悉成荷华,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
上釉告一段落,同学们开始雕刻起来,暂且不说工艺是否精湛,看着样子还是像模像样的呢?
陶瓷雕刻,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在没有彩绘的白瓷上刻上绘画或文字。
然而看似轻松的样子,雕刻过程可是十分"艰辛",不仅需要一定的力度去刻画,还要求握笔稳,这样出来的图案效果才会好。真是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是需要注意如此多的问题,可是苦了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呀!
叁
03
拉胚、乐烧
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同学们看到拉胚机,跃跃欲试。可是每次都拉不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这可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方能练就的技术,李文刚师傅看到同学们屡战屡败,开始热心的给我们演示起来,这位已经有了十多年拉胚艺龄的老师傅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变得栩栩如生。
心要静,手要稳,注意形体,找到同心位置,配合手法,是我们学到拉胚的精髓。
“乐烧”可称得上是桃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烧制而成。
完
最后的大合照必不可少呀!
总结
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与进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经过将近三天的学习与制作,我们对陶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感谢学院组织的这次十分有意义的实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同时,也要感谢为这次实训默默付出的焦文斯老师、李东教授、谢成林学长和工人们,是他们辛苦的汗水使这次实训得以完美结束,期待最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