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音(第四期)| 听同学讲述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 时间:2021-05-21 点击数: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智慧决策和带领。通过之前的党史故事,我们听过了毛泽东与读书的故事,听过了井冈山岁月和长征精神,这一期,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习近平总书记和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吧~

本期故事讲述人:周铃坪、罗世慧

 

 

习近平的故事

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回忆2010年与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两次见面时说:“习近平懂得如何培养人才和如何用人,也善于学习他国长处,鼓励青年人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尖端技术。我听过他很多演讲和论述,他是一个很有天分、非常务实的人。这一点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一位“经常去中国”的美国网友说:习近平“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真正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C29A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在延安插队的时候面临过“五关”的考验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我96年插队到延安,75年离开,在延安的很多事情历历在目,现在的思维行动也都和那个时候有关联,就像诗人和致敬说的那样:几回梦里回延安。”

第一关是过跳蚤关。很有意思,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当时那个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后过去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马皮”了,不怕咬了。

第二个关就是饮食关。刚才讲了什么都不会吃不爱吃,五谷杂粮,那哪是五谷杂粮?是糠菜半斤粮,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了,什么都吃了,没有吃的还不吃嘛?最后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这家送一个玉米糕,那家送来一个高粱米的团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还想念那个酸菜。我们曾经可能都有几个月不吃肉的经历,见到了肉以后,我和我那个同学切下来就忍不住生肉都吃了。经过这么一个过程,这是饮食关。

第三个关就是生活关。生活关就是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后来就慢慢什么都学。我们都学着捻毛线,但是织袜子我还是织不好,羊毛袜子,但是缝衣服、缝被子这些活都是自己做,所有的这一套生活上的事情都会自己料理,所以这个是受益无穷啊。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就是在那打下的基础。

第四关就是劳动关。劳动,刚才讲了嘛,我刚去上了山就气喘吁吁,后来给我们评的分是六分,当时六分是什么呢?刚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十五六岁,我们当时也十五六岁,拿跟我们一样的工分,我们觉得简直是一种歧视,实际上是自己没本事。但是这一年下来我就干得没黑没白,风里雨里我们都在窑洞里铡草,牲口圈里铡草,然后一样一样地学。当然这些,一年过去了以后全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后来就评成十分,十分还是里边最壮的劳动力。像我们到夏天担麦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这个是第四关。

第五关,那我想就是思想关。开始是格格不入啊,我刚一去了以后,看到我们这个窑洞在半山上,星星点点的煤油灯,我跟我的同学说,我说你们感觉有没有像山顶洞人的感觉,那都是说得很不像话了,但是后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住了七年。

来源: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14/c1024-26567143.html

 

2.站稳人民立场

1988年,习近平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清查干部违规私建住宅的问题。

当时,宁德地区部分干部违规营建私房现象突出,侵占了良田耕地,占有了当时国家专用“三材”(钢材、木材、水泥)指标。一些人建了私房还占住公房,甚至买地卖地、建房卖房,从中牟取暴利。

时任宁德地委办政研室副主任李金暄回忆:群众连一两包水泥都买不到,机关干部却可以拿这么多指标去建房,老百姓意见很大。

习近平下定决心把清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据1990年福建电视台新闻报道:到9月19日,全区已清退出公房1917户,相当于盖50套为一幢的宿舍楼40座,清退公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清房工作涉及几千人,在2003年央视《东方时空》采访中,面对记者“到底动还是不动,心里有没有掂量”的提问,习近平说:“我就问当时的一个纪委副书记,我说你觉得老百姓意见大不大?群众意见大不大?大。是不是当前影响积极性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将近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他说那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我说那咱们就干,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749968936563344&wfr=spider&for=pc

 

邓小平的故事

法国著名人士阿兰·佩雷菲特评价说: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他唤醒了中国。尽管中国在经济起飞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但中国不会放弃邓小平一再重申的开放原则,中国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

跟着小图一起见证,邓小平爷爷那些“不可抗拒”的故事吧!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其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的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基本路线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春天的故事》一经出世,便立刻红遍大江南北。听着这首歌,仿佛能让人看到小平同志站在中国地图前指点江山,寻找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突破点,他在中国的南海边找到了深圳,就在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圈。

其实,哪有什么神话和奇迹,有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强烈渴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次次黑暗中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练就的高瞻远瞩、坚毅果敢。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来源:中国军网

http://www.81.cn/jwgz/2017-02/19/content_7492839.htm

 

2.科学界的春天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这次科学大会的意义非同寻常。人们都说,它象征着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千百万科技工作者感到了科学的春天。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者,从事脑力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当谈到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党委领导"时,邓小平又真诚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为了实现科学研究计划,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其实,从1977年第三次复出以后,邓小平就一直关心着科学家和科学事业,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后勤部长”,人们一次次感受到这位老人爱惜人才的无私情结和发展中国科技事业的急切之情。

1992年邓小平最后一次来到南方视察。这位已经88岁高龄的老人,依旧关心和关注着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当来到珠海经济特区时,他要求看一看这里的高科技产业。得知年轻的科技人员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时,老人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越新越好,越高越好,越高越新我也就越高兴,我高兴人民高兴,还有中国这个国家高兴。”

来源:中国军网

http://www.81.cn/jwgz/2017-02/19/content_7492839.htm

 

———————————————————————————————————————————

1944年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

习大大过五关体验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难之处,稳固了“站稳人民立场”的根基,也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邓小平爷爷说:许多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逐步地求得解决和克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科技发展是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旨在提高人民生活,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

无论是哪一代领袖,都在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向前发展,带领人民真正的富起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小康生活的目标。

Copyright© 2019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号 邮编:610100 

Baidu
sogou